Thursday, July 28, 2016
寫給第二次申請的你--如何讓你的SoP更有力
針對「第二次申請」的相關文章本來只想寫一篇的(請參考寫給第二次申請的你/妳),但近日正好因為教學和編修的關係,有機會進一步思考第二次申請寫作SoP的要訣,回頭看自己的舊文,發現之前討論的多集中在心理調試、時間安排、和強化條件上,對於SoP寫作本身的討論不多。反省(XD)一下之後,在這篇文章,將討論一下在「申請領域相同,研究對象也沒大改」的情況下,撰寫第二次申請的SoP時,應該注意的一些事情。
首先就用自己兩次申請同一個博士論文獎學金的研究計畫書來當例子,雖然博士論文研究計畫和申請學校SoP兩者的篇幅和內容細緻程度都有所不同,但寫作的要領有共通之處,因此也就藉題發揮一下,用自己失敗和成功的經驗,作為大家寫作時的一點參考。
我曾經先後兩年申請了蔣經國基金會的博士論文獎學金,蔣經國基金會是台灣一個非常重要的獎助單位,主力在支持人文和社會科學的學術研究。我當時申請的是資助博士論文寫作的一個獎學金,第一年備取(但既然獲獎可以拿$$,獲獎人基本上都不會放棄領獎,所以我也就沒備上),第二年正取。除了申請結果不同之外,博士論文題目沒有改變,寫推薦信的老師們對我不棄不離,所以是同一群人,執行研究的也還是我本人--這是一個一切都是原班人馬的概念啊。在控制了這些變因之後,剩下的目標就很單純了(但單純不等於簡單啊:P),那就是如何在既有的研究框架和材料上再出發,勇敢的向曾經嘗試過的目標再挑戰一次。
第一個步驟就是克服心理障礙,拿出去年沒成功的研究計畫/SoP,確認一下有哪些是要保留的地方(研究領域、題目等等)。接著就是重點了,要想想自己過去這一年,針對這個研究題目進行了哪些相關的活動,例如尋找了那些研究材料、是否進行相關的實驗、或者有相近議題或論文出版或會議發表等。要注意,一定要與該研究(直接)相關的活動才寫,非直接相關者,可以考慮,但不必優先寫入。因為理論上來說,既然決定要申請第二次,且研究領域和題目又沒大改變,基本上申請人在一年的準備期當中,應該比較可能繼續從事與該研究相關的工作或活動,可以寫的題材絕對不會少。因此在撰寫第二次申請的SoP時,作者本人對於過去一年的學經歷內容要有所取捨,這樣才能集中火力,透過過去年的相關成果,說明自己是一個有執行力的研究者,對自己所選擇的領域和題目有持續地投入,從學術面向入手打動審查委員。
我自己覺得,若自己第二次所寫的獎學金申請書中,有什麼加分的地方,最大的差異就是在於我利用一年的時間,真的去查找了計畫中所提到的研究材料,而且對於這些材料有一些初步的觀察與認識(具體的材料分析必須等到寫博士論文實在詳述,當然在研究計畫中無法寫得太多),基於這些收穫,能更確實的證明自己博論題目的可行性和學術貢獻。當然在那一年中,我也有一些相關的發表經驗,得到不少聽眾的回饋,這些寶貴的意見也有助於我充實自己的研究論述,更妥善得描述自己博士研究的趣味所在。
再者我想從文件編修者的角度來討論第二次申請的SoP寫作。從這篇文章寫成後的兩三年間,我有編修了多篇第二次申請的文件,也得到很好的成果。累積了一定的信心之後,也得到一些心得在這邊分享。首先,寫第二次申請的初稿時,雖然以第一次申請的SoP為出發點,但在結構上極有可能需要大改,打破原有的段落分配,以最有效率且合理的方式呈現內容。
理論上第二次申請時,申請人對於自己的申請動機、目的、預期成果等都應該有更明確的看法,故若第一次申請的SoP是按圖索驥(姑且別說是瞎子摸象),第二次申請的SoP就該寫的提綱挈領。在寫作時,必須督促自己一開始就明確寫出自己的學術興趣、研究對象、預期貢獻未來規劃。將重點一次全部簡要說完後,再於接下來的段落中一一敘述(實際寫法參考前面的第四段)。第二次申請,SoP沒有寫流水帳的空間(應該說不論如何SoP都不該成為流水帳,但初次申請時,在對自己了解未深且不熟悉SoP寫作原理的情況下,還可說情有可原)。第二次申請時,則務必透過各段落明確的旨意、具體且連貫的內容,具體展現自己累積的學術實力。以此為前提,重整段落佈局與內容分配,達到文件的最佳效果。
基本上這篇分享文是基於博士班申請來寫的,但若你要申請的是碩士班,雖然可能沒有很確切的論文題目,但基本上第二次申請的領域總不會改變太多,那麼相關的工作經驗或專題研究經驗一樣是可以切合申請要點而為你加分的內容。
炎炎盛夏,這篇文章和揮汗(如果你開了冷氣...那就當我沒說:P)準備留學文件的你共勉之,在溽暑耕種的田地,秋收冬藏,來年有好收穫喔。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