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鐵不趁熱,是時候寫一下2021年八九月之間我和老東家EASTS 期刊 合作的一系列學術英文寫作相關的教學活動,包含
1) 線上演講
2) 三場線上寫作諮詢
3) 英文專稿一篇,刊登在EASTS 期刊
演講原本是要實體進行的(遠目),但受到Covid 疫情影響改為線上。本想以小團體coaching 的方式進行的寫作諮詢,也不得不改成線上會議。唯一有按照原本規劃執行的就是期刊專稿,整合演講內容和諮詢學員的回饋,透過文字,記載和分享這系列活動中我對於學術寫作的建議與反思。
在進入正題之前~得說說為何會有這一系列的活動。這裡的讀者都知道,我偶爾會發表一些學術寫作的方法和心得(真的是很偶爾啊~上一篇發文居然是快要兩年前的事情),也許寫得有些道理,因此當時EASTS 的主編就邀請我來參加「東亞科技與社會 學術寫作演講系列」。我們規劃了三場演講,由小的我打頭陣,從寫學術英文、講到投稿、辦期刊,大概包辦了一個英文學術寫作人生的不同階段。
從標題可以看出,我們很強調「在台灣」這件事情。「在台灣」,表示作者非英文母語身份,不在歐美學術圈內的位置,以及希望藉由英文出版參與學術社群的想望。作為系列演講的第一場,我把自己的演講設定為從寫作者的視角出發,面對學術英文寫作的挑戰,可能有哪些動機、應該有怎樣的心態,以及最重要的是有哪些可行的方法。
下一篇(保證不會拖很久)我會分享準備這場演講的過程,如何設定問題,參考了哪些資料,以及用怎樣的方式呈現我關於學術英文寫作的建議與心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