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ugust 15, 2015

如何有效的讀(很多本)書--Part III 應該如何做讀書筆記

暑假過了一半,這個系列也要努力地完成大半:-)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怎麼做筆記。如果你是本系列的忠實讀者,讀到這一篇應該都知道,本系列以「務實」為最高原則。做筆記也一樣,目標在於做出有助於快速復習書本內容,上課發言能言之有物,且能一路順利攻克資格考的實用筆記。



(圖為博士資格考前夕硬裝文青風找咖啡館K讀書筆記之一幕)

抄筆記是閱讀活動的一部分,筆記的品質會直接影響閱讀的效果,這可分為兩點來說明。首先,記筆記的時間包含在閱讀時間內,故抄寫的快慢,內容多寡,都會影響閱讀所花費的時間,對於大量閱讀者來說,必須仔細評估花費在筆記上的時間,才能達成最有效率的時間分配。但對自己的閱讀能力較沒信心時,總覺得書中內容處處是重點,但又覺得看得進眼裡,記不進腦中,都得抄寫下來才安心。如此一來,雖然抄寫的內容很多,卻讓記筆記拖慢了閱讀的速度;筆記寫得太多,在翻閱時一時之間反而找不出最重要的部分,這種狀況在發言機會稍縱即逝的課堂討論中,特別使人扼腕。

第二,筆記是閱讀結果的呈現和保存,在實際運用閱讀內容的場合中(例如課堂討論、期末報告寫作、資格考、甚至於自己開課教書),往往受限於進度壓力,沒有時間再去仔細翻看原書,這時候筆記索引和摘要的功能就很重要。好的筆記,不僅能準確地指出原書中各種內容之所在(索引功能),更能不需要翻看原書的情況下,幫助你回憶起原書七八成的內容(摘要功能)。

那麼,究竟如何才能寫出理想的筆記?

筆記是一個濃縮的過程,在記筆記時務必要限定筆記的長度,藉此提醒自己只能記下最重要的東西,是很重要的。在此跟大家分享兩個我覺得很受用的,實際上也很容易運用的方法:

一句話摘要法:就是用一句話寫下或說出某段內容最精要的主旨。當然,範圍越大,寫出這「一句話」的挑戰也就越大。在剛開始練習讀書記筆記時,以一段為範圍即可。閱讀過程中,每讀完一段,就停下來問問自己:「這一段的主旨是什麼?討論的內容為何?目的為何?」,然後用一句話來回答自己的問題,並且寫下來,做成筆記。自問自答有一個好處,就是能避免盲目抄錄書中內容,而不知所以然。因為有問,才有答,記下來的東西都是為了回答具體的問題而存在,而這些筆記在未來實際運用時,也將有助於明確地回答問題,或者用以討論特定的議題。

關鍵字選擇法:這個方法適用於比較大篇幅的內容。所謂關鍵字,就是幫助讀者快速掌握文章內容的一些字詞。大家也許有期刊投稿或閱讀期刊文章的經驗,在讀完一章時,可以想像自己是該章作者,正要將稿件投出;或者自己是期刊編輯,正在進行稿件的編輯工作,在上述的情境中,需要選擇五個詞彙作為文章的關鍵字。你會選擇哪些字?為什麼?這些詞彙如何幫助你理解這一章的內容?它們在該章的脈絡中定義與理解?把你所選擇的關鍵字以及相關問題的回答寫下來,就會是一篇內容相當完整具體的文章摘要。

最後我想說說如何檢查自己做的筆記是否有效。假設你所讀的書,作者是個邏輯清楚的人,那麼每個段落之間的邏輯應該是連貫且完整的。因此你根據「一句話摘要法」所寫下來的每一句,應該可以串連起來形成一篇短短的摘要,雖然在修辭上不會完全連貫,在句意上卻是可以一句句的串連起來,將文章內容完整的摘要出來。因此當你閱讀這篇由「句子」組成的摘要時,如果發現邏輯上不連貫,或者內容有所遺漏的地方,就該回頭去檢查自己是否誤讀或遺漏了某段內容,將空缺之處填補起來。如果摘要讀來通暢,那就表示你對於該章內容已經有七八成以上的掌握。

談到這裡,關於閱讀的輸出部分,除去寫作之外就是課堂討論了,在本系列的第四篇(也是完結篇)中,我會稍微討論閱讀課堂發言之間的聯結,希望大家不只是當個悶著頭的書呆子,而能做個課堂上言之有物,侃侃而談的好學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