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y 6, 2016

跨領域的SoP寫法


(圖為去年初夏的Boston Common)

四五月之交,陸續有留學文件編修的客戶來分享學校錄取的好消息,時序由春入夏,下一年度的申請季節很快又要展開。距離我上次寫SoP相關文章也是一年前的事情了,這一年來因為編修服務的關係,讀了很多各式各樣的SoP,累積了一些經驗,終於可以來寫一個很有意思,但也富於挑戰的主題:

怎麼寫跨領域的SoP

「跨領域」這三個字在最近越來越流行了,且不說CS、data science等領域引領時代風潮,吸引眾多申請人跨足嘗試,我自己覺得,在求學的過程中改變領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人的興趣本來就會隨著學習和職涯發展而有所變化,想透過下一個學位來學點不一樣的東西,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說到跨領域,有誰比我跨的大啊XDD~~)。因此這篇文章所要討論的並不是如何「跨」入某些當前熱門的領域,而是討論任何改變學習領域的申請狀況。當然,我的分享是以編修過許多各種跨領域的SoP的經驗為基礎,因此這邊的討論,當然也可以應用在任何特定領域之間的轉換。

「跨」這個動詞,表示某種距離的存在,這個距離就是申請人原有專業,和未來想轉入的專業之間的距離。因此,如何在SoP的陳述中,有效縮短領域之間的距離,就是成功的關鍵所在。

首先,要誠懇面對自己的申請動機,然後有技巧地表達出來。誠懇面對動機是一件很簡單又困難的事情。許多人留學的前提,是能進入一個有明確就業前景的領域,這絕對是很正當的動機。但這個前提,在實際寫作時卻會產生說服力不足的問題。主因並不是動機有誤,而是這個動機只對申請人自己有用,對學校方面來說卻意義有限。畢竟有就業前景的領域大家都想申請,學校為何只給你機會,而不給其他有一樣理由的申請人機會呢?再者,這樣的前提,有可能讓申請人撰寫SoP時畫地自限,因為內心想著「啊我申請這個,就是因為以後好找工作」,而無法進一步深思申請的動機和自己真正的追求。這樣一來,就可能會為了填補申請動機的空缺,而寫下一些和自己內心想法沒有真正連結的客套話,例如申請醫學相關的就說小時候家人受病痛所苦,所以從小下定決心習醫,但這類的客套動機,人人都寫得出來,也人人寫得類似,有寫沒寫,差距不大,無法真的為自己的申請加分。

當然,如果你選擇轉入一個相對冷門一點的領域,那你肯定是對這個領域情有獨鍾,但你仍需要面對新(你要轉入的)領域的讀者,真誠表達出對他們而言也有意義的動機。

接著,如同上面所說的,原領域和轉入領域之間一定會有一段距離,而申請人就是從此岸到彼岸的橋樑。因此構思SoP的第二步驟,就是要以你為中心,建立連結,當連結建立的好,這個「跨」所產生的距離就不是問題。表達時技巧很重要,但表達的重心不是的詞彙。華美的形容詞大家都會寫,但每個人真實的生命經歷才能帶給你的讀者記憶點。按照這個邏輯,我不太贊成SoP通篇都寫只寫新領域,而不提舊領域。這樣會給讀者一種人生的斷裂感(這樣我們的橋就搭不起來了),不理解過去,就無法真正穩健的設想未來。所以在寫跨領域SoP的時候,請回頭好好尋找那些讓「自己成為現在的我」的蛛絲馬跡,這些痕跡一定存在,細心把它們挖掘出來,以這些痕跡為線索,和「我所期待的未來的自己」進行連結,把縫隙一點一點的縫補起來,你會發現自己的人生從來不是迷茫地跳耀。這樣重新理解,肯定了自己,底氣足了,讀者也會真正對你這個人有興趣,進而支持你的申請。

當然,面對新領域,有時還是難免心虛。比如可能到了大三大四才發現自己真正的興趣,但還沒能在學校完整的修過相關課程。好學的孩子會透過線上課程(如Coursera)自修,但又覺得似乎不比學校的正式課程來的有說服力。這時候就要適時地加入更多的細節,具體說出你從這些課程中培養的能力,以及如何在學習過程中收到啟發,想追求更專業完整的訓練。如果你離開校園已久,那豐富的工作經驗就是你的強項。許多時候,社會大學所教的比學院更豐富有趣,你在工作上有哪些觀察?處理過什麼樣的案子?是什麼樣工作上的經驗,激發了你放下工作,重新投入全職學習的決心?

建立自己的連結,講只屬於你自己的故事,讓垮領域的背景成為讀者記憶點,豐富自己的人生,也豐富你即將投入的新領域。

最後要補充一點:跨領域申請博碩士班的邏輯稍有不同。如果你志在申請碩士班,上述原則可以完全適用,且應該也足夠。如果你要申請的是博士班,那你需要的是一份紮實的研究計畫,和一直待在該領域的申請人所寫出來的研究計畫,有同樣的學術水準。而本文所提出的建議,則可作為寫作SoP時的熱身運動,在客觀的學術基礎上對讀者動之以情,必能一舉申請成功。

這篇文章不知不覺寫了好長,希望對於正躊躇如何跨出下一步的讀友們有所幫助,能勇敢進入新天地,展開人生新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