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17, 2016

從留學考試到學術英文寫作--Part II 從言必有據開始

各位好,春假我真的比較空閒(?)
因此學術英文銜接準備的Part II很快的來報到囉
關於此系列的的寫作動機,請看Part I 複習:-)


(圖為博論截稿前夕,對自己的稿件已經麻木,感謝好朋友大方出借的fresh eyes幫我進行最後的proofreads)

這一章要正式進入留學前學術英文寫作的know how了。學術寫作的第一宗旨是言必有據--不論此「據」是前人的研究累積、你所搜集來的研究材料、或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的個人見解。言必有據的目的是確定寫作者和他者(例如留下研究成果或資料的人)的關係,進而建立自己的聲音和定位,明確展現出寫作者自己的「不同」,甚至於有所創新或貢獻之處,將自己的學習和研究成果透過文字表現出來。

學術寫作和留學考試,最大的差別就在於學術寫作一定要有「讀,然後寫」的能力。有別於留學考試的英文寫作是針對某個「題目」或某個被選定的資料回答問題,學術寫作多半是針對一個議題(針對某議題可以有很多種問問題的方法),或是一群資料來寫作。要注意的是這個學術寫作和留學考試之間的差別,並不在於篇幅長短。短短的一篇400字托福寫作,可以沒有citation直接舉日常生活或常識中的例子,但短短一篇400字的論文摘要卻還是要引述作者意見(雖然也許不需要有citation)。

(說到讀讀寫寫,突然想起,有次我親愛的博論指導教授對大學生談及歷史學家的工作內容,就是讀了又寫,寫了又讀,無限repeat......。所以要走學術這一行,真的要愛讀又愛寫,或者至少能接受一直寫寫讀讀讀讀寫寫作為生活日常。)

因此,接下來的問題就變成要讀什麼閱讀的材料。在這邊我有兩個建議:

1. 也是最簡單的,找一本你領域內的專書或論文來讀就行啦。這邊我們的重點是寫作練習,所以不需要真的讀很多東西才來寫。以專書為例,讀完introduction就可以開始寫作練習了;論文也是,相似題目不必讀個四五篇,讀過一篇就可以開始練習寫了。

2. 是找一些篇幅較長,內容深入有趣的專題報導來做寫作題材。我很推薦紐約時報的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裡面的長篇專題或分析作為寫作的題材,這邊的文章多半不僅止於針對單一新聞事件進行報導,而是針對某些重要的議題,做比較長時間的觀察或較為廣泛的調查。例如這篇關於歐洲難民危機,就是由記者在當地訪問了與此議題相關的各種立場(難民、當地居民、政府機構等等),佐之以實地的觀察而寫成的長文。

上述兩點選材,共通點就是,就是閱讀的題材要夠「厚實」,讓你有東西可以引用、思辨,以自己的聲音和原作者的聲音透過寫作來進行對話。以1.來說,重點在於該專書/論文與的內容與學術貢獻(或更進一步說明該研究與你的學術計畫之間的關聯);以2來說,由於閱讀材料本身就是取材廣泛,多元意見並陳,因此最適合拿來練習如何掌握長篇閱讀的要點,簡明扼要地寫出長文論述的主旨,以及各種意見和立場之間的正反辯論。

閱讀的題材有了,接下來要寫什麼呢?在下一篇文章中我會以「摘要」這個形式來說明,如何進行最簡單也最基本的「讀,然後寫」練習。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