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16, 2021

一個獨立學者如我--II 動機

(圖為美國國會圖書館的Asian Reading Room,當年曾經去搜過資料的)

成為獨立學者的動機是什麼?這可以從內在動機與外在因素兩個方面來講。

內在而言,其實我對於博士班畢業後的「職業」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讀博士班是因為自己喜歡做研究,享受創造知識的過程,後來的求學過程也印證這一點。所以對於畢業之後我只有一個很簡單的想法:只要讓我繼續做研究就好了(啊哈哈哈真是天真爛漫)。

那麼順著這個邏輯,畢業之後應該進入學術機構工作才對。但此時我心中出現一個似乎很違反常理的直覺:「進入現在的高等教育/學術研究市場,很可能無助於我實現自己追求的學術生活。」

這樣的想法乍看之下非常不合理,但既然有了這樣的念頭,事出必有因,還是得仔細想想背後的道理。這就涉及了想要當獨立學者的外在因素。

眾所周知,近年來高等教育市場失衡日趨嚴重,身為The Chronicle of of Higher Education 的忠實讀者,常可讀到許多相關的深入報導。因此我開始隱約知道,雖然投入高教就業市場,可以換得經濟上的穩定(雖然可能也是很暫時的),但工作型態與內容,例如必須隨著工作頻繁搬家、沈重教學負擔等等,都可能會耗去我大部分的精力與時間,讓我在接下來的至少三~五年無法專心在自己的學術生活上。當然,也有一些職缺非常保護年輕研究者,不僅減免教學負擔,還提供豐厚的研究資助。不過這些工作多半萬中選一,市場上也有許多累積了更多的學術資歷博士們在排隊爭取這些機會。即將成為菜鳥博士的我,對於投入這樣的競爭實在並沒有很大的興趣。

經過一番思索,把心中的直覺轉化成對現實的理解,我又回頭思考、確認自己的內在動機。究竟~我想要的是什麼呢?我發現自己想要的還真不少:

我想可以自己設定研究議題,不需一定要配合工作或獎助單位所設定的研究重點或方向。

我想要有選擇居住地點的自由,不必為了工作而逐水草而居(事實是:當時在LA 住得慣了,一想到若是要為了工作搬到中西部的小鎮就沒興趣)。除了生活的環境,也要有足夠方便取得的研究資源。

做研究,既然是為了自己的興趣,故是為了自己服務,因此服務他人的成分越少越好。

簡單來說,就是我想要以自己的方法,保護、滋養我的學術生活。自我對話大致完成後,覺得獨立學者應該是一個適合自己的可行方向。接下來,我就展開了下一階段的歷程:尋求他人的建議以及規劃可行的做法。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