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18, 2015

如何有效的讀(很多本)書--Part IV 你準備好課堂發言了嗎


時間過得真快,這個系列也終於寫到最後一篇了
先幫大家複習一下本系列之前的三篇文章:

原本想在暑假結束時寫成這篇
當做給各位讀友開學的獻禮
怎知夏日時光太好,不知不覺間許多美國秋季班都已經開學了
不過UCLA是quarter制,要到九月下旬開學
所以嚴格來說我這篇文章還算是趕得上進度(擦汗)



(圖為芝加哥大學Oriental Museum內一間大演講廳,從旁門轉個彎就是其展覽空間了。坐在這裡聽課,與古埃及的文物只有一牆之隔,不知當代的心思是否能因此與遠古的靈魂相通)

相信各位讀友們讀到此篇,應該對於本系列的主旨已經相當熟悉。甚至已經按表操課,將面對大量閱讀該建立的心理準備、內容揀選及筆記摘要等方法都練習了一番。所謂養兵千日,用在一時,接下來的挑戰就是如何將自己閱讀所吸收的知識,發揮出來。而第一個有所發揮的機會,就是在課堂討論的過程中。

這邊我的討論將以教學設定將以seminar為主。seminar,中文且稱之為討論課吧,一般來說都是小班教學,強調的是老師和學生,特別是學生之間的討論。老師並不講課,而是扮演著提問和引導的角色。在這樣的設定下,上課=談話,開口說話、參與討論,就變成學習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但是如何開口說話?更進一步地說,如何言之有物的說話,能引用課堂閱讀的內容,回應老師的提問/發表自己對閱讀材料的見解?關於這些問題,我想分為兩種立場來談,一個作為學生、一個是作為老師。透過兩種立場的互相對照,幫助大家稍稍掌握閱讀與發言之間的聯結。

作為一個學生:
剛來美國的第一個學期,坐在討論課的教室中,心中只有一個感覺:其實我根本搞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事!!一切之於我只是模糊的印象:老師講話很快且句型複雜(有些老師真的是「我手寫我口,說的句子跟寫出來的一樣奧妙曲折」),同學們則各各侃侃而談,看起來學富五車。在這樣的情況下,光是要開口說話都覺得很困難,更別說要針對閱讀內容好好發言了。

經過幾週時間,稍稍微從開學的慌張中鎮定下來,開始設想應對之道。經過觀察,我發現老師一開頭的提問多半不會直接切入細節,而是從大方向出發,例如本書的主旨為何?希望解決什麼樣的問題?對話的對象是誰?等等綜合性質的提問。因此這時候良好的讀書筆記就可以派上用場,將閱讀時整理出來的摘要(特別是藉由「關鍵字選擇法」必較大範圍的),轉換成發言內容即可。

開放性的提問之後,老師通常會進一步進入細節的討論。細節確實很重要,特別是對於關鍵字的理解,案例的運用等討論,都和能否正確理解閱讀材料有直接關係。針對細節問題,可以運用針對小範圍,以「一句話摘要法」作出的讀書筆記來發言。由於閱讀材料眾多,課堂討論節奏又快,未必有時間再去翻查書本。因此在做筆記時,清楚寫下關鍵的詞彙或概念,有助於在課堂上看筆記說話。當然,若能在筆記中標明書本頁數,也有助於快速翻查書本,找到原文,進行更細緻的討論。

但這是又出現了下一個問題:既然是課堂討論,若照著筆記朗讀,確實有點很奇怪嗎。這時候我的經驗是,可以觀察班上同學,選擇一兩個風格和自己性情比較相近的,模仿他們的說話的風格和句型。比如說,就不要模仿講話人來瘋,或者說起話來連珠砲的同學。一般來說國際學生剛開始發言,多半謹慎小心,所以找個講話斯理清晰的同學,從用簡單的句型開始,以紮實的筆記內容為基礎,可以漸漸培養出自己發言的風格,經過努力,就能更加完整表達複雜的想法,真正享受學術討論的樂趣。

作為一個老師
博二之後我開始當大學部大班課的助教,帶大學生的小班討論課,博五那年也有機會自己開大學部的seminar。也許是個性和求學經驗使然,只要學生在課堂上有發言企圖,我是一概歡迎,來者不拒。只有在學生發言方向有所偏離時,稍微導引一下而已。當然每個老師的個性都不同(我也遇過覺得學生發言水準過差,掩藏不住內心不悅,喜怒形於色的老師),但我想老師們既然已經投入時間備課與授課,對教學都有一定的投入和熱心(特別是seminar,多半是開和自己研究興趣相關的課程,教起來是很開心的)。所以身為學生真的不必妄自菲薄,應該將上課的機會與老師的提問,都看成自己嘗試與練習的寶貴契機。因為對不完美的寬容和鼓勵,這是教育的意義。

寫了一整個暑假,終於把這個系列完成了(撒花~~開心~~)
希望這個系列對於即將要在美國開學,或者目前還在申請中,希望未來能有機會在美國展開讀者朋友們,都能有所幫助。在吸收分享知識的路上,都能開心,有滿滿的收獲。



4 comments:

  1. 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the author.

    ReplyDelete
  2. 的太棒了!
    真慶幸在大四這年可以看到這篇文章,一口氣讀完這熱騰騰的單元。
    到大四開始真正靜下心來看書,花了時間念喜歡的科目,所知所聞可以和日常生活有連結,才知道原來知識是這樣甜美的東西。
    雖然讀的起勁,但是讀多了也發現知識像是一把沙子一把抓起一把落下。非常瓶頸。

    喜歡你分享的方法和表達的邏輯。我會很認真地試試看這種方法。

    謝謝你!

    祝平安。

    ReplyDelete